所以,理论上股票日内交易的风险要比隔夜交易的风险小得多。自2010年融资融券业务开闸以来,管理人可以通过当日买入,融券卖出或者融券卖出,买入还券的方式进行变相的 T+0 双向交易,在控制交易风险的同时,也增加了交易机会。近几年以来随着交易工具的逐渐丰富,部分管理人也有通过收益互换(TRS)来建立股票的空头端变相地实现 T+0交易。无论是用融券,还是用收益互换,大体上交易成本与底层标的股票波动率正相关,即高波动的券(双创、涨停板、次新股为主) 更好做T,但做空成本更高,往往券息在8%以上,部分甚至可能超过 15%;而低波动的券(主板为主)相对难做 T,做空成本比较低,大致在 4%-6%的区间。
随着利率中枢不端降低以及非标刚兑的打破,该类策略由于净值曲线较为平滑,逐渐成为了一种类固收替代的策略。T0策略甚至当前部分 AIpha管理人也通过内部培养或者外部合作的方式,在策略中叠加 T0策略增厚产品收益平滑业绩曲线。
手工 T0主要是通过交易员手工交易,去捕捉股票价格的日内高低点获取相应的收益;这部分交易员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以 ETF 瞬时、延时套利起家的管理人。由于ETF 套利也属于可日内回转的策略,所以当融资融券开放了之后,这部分的交易员自然而然将部分 ETF 交易策略平移到个股上;另一类是以美股日内交易起家的管理人。本质上,美股 T0与A股T0 的策略没有太大差别,而且成本更低,但随着监管趋严以及合规性上的问题,这类的管理人慢慢从美股市场退出,从而更专注于做 A 股市场的 T0。
程序 T0可以大致分为高频和中低频。高频的程序 T0 是通过期货公司高速柜台,获得最快的行情数据和交易执行,通过盘口和订单簿去预测个股从秒钟级别到分钟级别的价格波动。而中低频的程序 T0,由于预测的时间更长,所以可以通过更复杂的算法去预测个股分钟级别到小时级别的价格波动。一般来说,高频的程序 T0 换手更高,胜率较高,盈亏比较低;而中低频的程序T0换手较低,胜率一般,而盈亏比较高。
两者对比:
手工 T0,普遍的模式是由公司通过自研或者外采的软件管理所有交易员的权限,会包括每个交易员每日交易的限额,亏损的限额,可交易的券单等,从而控制产品的波动以及不留隔夜敞口。一般成熟的交易员每日交易的权限可达 2000万以上,而初级的交易员每日的交易限额会在 500 万以下。交易员往往会参考流动性、波动率、日内振幅、成本等因素选择自己认为相对比较好做的券,汇总后由公司向合作的券商报券借券的期限往往以 7,14,28 天为主。由于每个交易员可监控的股票数量及可操作的资金相对有限(一般每个交易员 10-15 只券),如果管理人要扩大管理规模,自然就需要更大更优秀的交易员团队,运营成本也随之更高,所以一般手工 T0的产品业绩报酬会比较高 (50%)
而程序 T0 ,运营成本要小得多。对于同一套成熟的模型来说,可以快速复制到市场上的大部分股票上,对于个券的选择也没有那么“挑剔”,不必要一定去选择那些相对好做的个券,普通的一篮子券就可以满足。所以从产品角度上来说,程序T的产品净值向上的弹性较小,规模更容易做大,一般收费会相对便宜。 (部分特定券源的程序T收费也会达到 50%)
从周度收益情况来看:手工T的胜率要显著高于程序T(在我们的统计周期内,手工T只有6周的收益率为负,而程序T是9周);同时,在大部分的正收益区间内,手工T的表现也要明显好于程序T。
不同产品间的业绩差异:对于手工T来说,这是最核心的因素;由于每个产品的券源和交易员都可能都不尽相同,所以不同产品间业绩差异有时候会很大。
券源的成本及稳定性:关注管理人更倾向于做高价券还是普通券;券息的成本大致是多少,与哪些券商与公募基金关系较好,供券是否稳定等。
管理规模/交易员数量:一般每个T0交易员的平均管理半径在1000万-1500万左右,过高和过低都需要我们去了解原因。目前市场头部的T0管理人规模已超10亿。
风险管理:每个交易员头寸的限额;亏损的限额;隔夜敞口的控制;产品端每日亏损的限额等等。
对于程序T0:
交易系统的延时:由于不同券商柜台可能在系统速度上存在一定的不同,这会导致程序T的产品在不同券商的交易结果也未必一致;通常来看,最高频的 T0策略对交易系统的延时最为敏感。
券池的选择:主板券(大票或者小票)还是双创券。
预测信号的频率:tick 级、分钟级还是小时级。
风险管理:单笔交易的止损;单日的亏损限额;隔夜敞口的控制;时间上的止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