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上证指数开盘上冲一波之后,再次呈现了震荡走低的态势,特别是下午2点之后出现了加速下跌的走势,近期尝试抄底的技术盘开始涌出,深证指数和中小板指数都创出了近期的新低,上证指数最低也下探到了2727点,明日又是关键时间窗口
从今日盘面来看,似乎已经给出了答案,大部分投资者甚至是绝大部分都断定了明日将出现较大幅度调整,这也是午后资金出现恐慌的原因,中小市值品种纷纷出现跳水。
看得出,大盘已经陷入了恐慌。6月底率先启动反弹的创业板,大跌超过2%,深成指,甚至再创年度以来的调整新低。两市涨停个股不到30只,跌停的近70只,受到美的集团公布的40亿回购股份预案刺激,蓝筹股出现了久违的反弹走势,上证50甚至收出了阳线,盘中明显看到了银行、超级品牌和券商的护盘动作,但最终并没有抵挡住恐慌盘的涌出,两市双双以阴线报收。
所有人都在等,等一个重要日子的到来——7月6日!尤其对3月下旬开始饱受困扰的“毛衣战阴云”来说,这的确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对于苦等“七翻身”的人们来说,也的确是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有人问,期待的翻身迟迟不到,怎么底部越抄越低?还有人说,感觉根本就没有底。其实,底部的出现,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而对于绝大部分投资者来说,你可能并没有看懂真正见底反弹的逻辑是什么样的。
可能看到这里,绝大部分投资者能明白所谓的抄底绝对不是一个抄家伙就上的莽撞过程,而是要弄清市场趋势和规律后再果断去行动。
股语有云:“五穷六绝七翻身”,在经历了5、6两月惨淡的行情之后,7月的A股暂时并未迎来股民们心心念念的“七翻身”行情,7月第一周的行情依旧延续着上两月的下跌态势。不过,在市场持续下跌之际,作为A股最敏感的风向标之一的产业资本最近是动作不断,密集公告回购预案、进展,增持等事项。
产业资本,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某家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可以说是最了解自家公司当前和未来发展情况的人,比起所谓的砖家可以说靠谱得多。当产业资本增持或者回购自家公司股票时,往往意味着公司股价已经低于应有的价格,对于股民来说具备一定的投资价值。
仅本周过去的短短三个交易日,就有11家公司公布了股票回购预案,有67家公司的重要股东在二级市场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增持。其中,美的集团昨日晚间公告拟回购公司股份,拟回购金额不超过人民币40亿元,如果40亿元的回购最终实施,那么将成为A股史上最大的回购操作。
有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320家A股公司耗资134.89亿元回购股份,回购金额已经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回购公司数量也逼近去年全年。回溯历年A股公司回购金额数据发现,今年半年135亿元的回购金额,已经创出了历年新高。上一次回购高潮发生在2016年,有285家A股公司合计耗资105.49亿元回购。
除了上市公司的回购,重要股东的增持也是彰显了对公司未来发展看好的另一个方式。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有880家上市公司获重要股东增持,合计增持金额高达673.52亿元。当然,象征性的小笔增持对广大股民来说可以忽略不计,或者由于股权质押问题被动增持的也可以不在考虑的范围。
那么,为何产业资本会近期会如此集中的进行回购与增持?
站在更为理性客观的角度分析,可以发现,不少A股上市公司经过上半年,尤其是近2个月的下跌,的确已经跌出了一定的投资价值。纵观A股市场,有接近三分之二的公司市盈率目前低于40倍,而市净率方面,当下跌破1倍PB的个股占比已高达6%,已接近2013年市场低点。
具体来看,沪深300、深市主板、中小板指、创业板指市盈率分别为11.40倍、16.47倍、28.63倍、39.22倍,均位于历史中位数以下。
当然,具备投资价值并不是说买完第二天就会开启一波上涨,而是告诉我们,站在更长的时间维度——2年、3年,目前的股价是被低估的,股价终究会走出目前的低谷。
但也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个股估值的评判,不同行业适用的标准并不相同,例如过去两年由于供给侧改革业绩大幅改善的周期行业,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市盈率也出现明显的下降。但对于周期行业,较高市盈率时反而可能是买点,而较低市盈率时反倒会出现卖点,因此,根据市净率和市销率来判断周期行业个股的估值会更为合理。
此外,大消费行业中的食品饮料和生物医药行业近两年来涨势明显,虽然部分个股近期出现了一定的补跌,但总体估值水平并不低,显然并没有跌出一定的投资价值。
投资大师彼得•林奇说过:“每当对目前的大局感到忧虑和失望时,就会努力让自己关注‘更大的大局’”。无论7月A股最终能否“翻身”,坚守正确的投资理念和科学的方法,在低价低位跟随产业资本介入,并做时间的朋友,相信能够获得不错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