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感像肌肉  是训练出来的

  股民常问股票复盘是什么意思?


       归纳总结为:

  • 盘感就是看穿动能的强、弱、虚、实的能力

  • 盘感像肌肉,是训练出来的

  • 盘感是自身刻划出来的,无法模仿

  • 盘感是分析经验的累积

  • 盘感并非一直存在

  • 训练盘感的目的,就是要产出高胜率的”假设”!

股价的变化瞬息万变,随时都有多种动能相互推挤,有基本面、技术面、消息面、筹码面、心理面、有的明显、有的隐性。学习观察、拆解、分析个股的动能组合,看穿动能的强、弱、虚、实,就是盘感。





盘感像肌肉,是训练出来的 

讨论盘感的文章或书籍相当稀少,甚至干脆把它当作一个操盘手的第六感。盘感的产生,是因为观察经验的累积,而对于接下来的行情,出现了高精准度的”直觉”。而这种直觉无法被变成简单与标准化的交易规则,例如KD黄金交叉买多,所以被归类于第六感领域。这种演绎与归纳大量资讯的经验,就像训练脑部的肌肉一样,你越常使用,他就越来越强壮。



盘感像肌肉  是训练出来的
Male artist character making a sculpture of human head, craft hobby or profession vector Illustration isolated on a white background.



盘感是自身刻划出来的

盘感是自身经验,无法传授或模仿。这就是为什么即使你知道日本股神BNF的操作手法,你也不会就变成股神。盘感来自于自己的交易风格与经验,可以是短线当冲、长线价值投资、波段操作等等。例如有些长线投资Buy&Hold的人,虽然自认为不擅于Time the market,但因经验累积,却能及时卖出失去动能的公司,对Portfolio进行优化,其实也在善用盘感调整动能组合,择强汰弱以达到动能最大化。所以盘感与自己的操作经验有关,所以每个人的盘感会有不同的结论。



盘感像肌肉  是训练出来的



盘感是分析经验的累积

盘感来自于大量的经验,但更重要的是拆解与分析的能力。过去,我曾经试着使用电脑学习的方式,将NQ期货20年的K线资料归纳出150种型态,透过大数据去预测未来的走势,但结果是失败的。因为电脑缺乏解读的能力,同样是一组下跌K线,可以是涨多拉回、消息面短暂恐慌、大股东出货等等不同原因。但是人类可以判断这些不同。透过演绎与归纳,分辨出每个市场情境的差异,每种动能的权重变化,所以盘感是超越统计学理论,是数据透过系统性思考后加工产生的。



盘感像肌肉  是训练出来的



盘感并非一直存在

盘感并非一直存在,相反的,大多时候,我们对于股价走势是无法解读的。只有在某些关键时刻、关键价位,动能增强时,盘感才会出现,推论出有意义的讯息。盘感也有强弱之分,有时只是对面前的情况有似曾相似的感觉,有时候则是笃定。而熟练的交易人就会等待更笃定的盘感出现。这个认知很重要,因为似曾相似这种经验是很泛滥的。

训练盘感的目的,就是要产出高胜率的”假设”!



盘感像肌肉  是训练出来的
【假设】之墙



训练盘感,就是照表操课,累积交易与分析的经验。过去对于执行搜集与分析的工作,已经逐渐产生了一些心得,也就是我对于操作高成长股投资组合的盘感。并且加入更多层面的分析,例如资金面、消息面、心理面的影响。而这些分析经验的累积,就是要产出高胜率的”假设”。我会将日常分析后的盘感,写成【假设】贴在桌面上,有时则是删除,有时修改,直到某些假设令我很有信心,就会进一步写出【操作】规划。

写出假设,了解自己的盘感准确度

这种盘感交易,透过SOP化流程,可以减少自己冲动性下单,同时增加下单后的信心。而预先规划操作策略,可以更精准的执行买入、加码、停利、停损。有时候,即使对于一笔高信心交易后来亏钱了,也比较能够分析出错误的原因,而把错误经验变成系统的一部分,避免重复发生。

所以盘感不是什么奇妙的超能力,比较像是资深的警察,对于办案总是有比较强的直觉,对于犯案动机、犯罪显场都能聚焦在重要的事证。或是很资深的医生,对于症状能与过去的病例做出比较,并更快更准确的判读。专业的投机能力,则需要培养自己的盘感,也就是照表操课、搜集、分析股价动能的成分。

    

盘感像肌肉  是训练出来的盘感像肌肉  是训练出来的

作者 做T王者

做T王者,擅长做T,一年操作一只不停牌股,可使股票数量增加40%-70%。

发表回复